追寻先贤足迹,传承教育精神

发布者:王婷婷发布时间:2025-08-22浏览次数:10

实践人:

乐浩炀,王彤,曹诗韵,郑梦朵

实践主题:

追寻先贤足迹,传承教育精神

实践时间:2025.6.26

实践地点:绍兴蔡元培故居

实践内容


 

(一) 前期准备:明确任务,熟悉资料

1. 提前一天查阅蔡元培先生的生平简介、主要贡献及故居相关背景资料,做好知识储备。

2. 参观过程中的秩序维护以及活动结束后的简短感想分享引导。

3. 熟悉故居参观路线示意图及主要展区内容(如生平展区、教育思想展区、故居复原区等)。4. 准备实践记录本、笔,并提醒小组成员携带学生证、遵守故居参观规定(如禁止拍照区域、保持安静等)。

(二) 现场组织:有序引导,保障参观

1. 签到与集合:准时到位,确保全员参与约定集合时间前15分钟抵达故居入口处。清点小组成员。

2. 组织小组成员按顺序进入各展区参观。在拥挤区域(如故居书房复原区、重要文物展柜前)提醒大家礼让、不争抢位置,保障参观顺畅与文物安全。留意是否有同学掉队,及时提醒。

3.鼓励大家记录感兴趣的内容或问题。在“教育思想展区”,提醒大家重点关注蔡元培先生关于“美育”和“健全人格”培养的论述。

(三) 学习重点:感悟蔡元培先生的思想精髓。在做好引导工作的同时,我们全程认真聆听讲解并参观学习,对蔡元培先生的精神与贡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核心收获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. 生平伟业与革命精神: 了解蔡先生从晚清翰林到投身民主革命(参与光复会、同盟会),再到担任民国教育总长、北大校长的传奇经历,深刻感受到其毕生为国家前途、民族振兴奋斗的坚定信念。

2. 教育理念的核心——“五育并举”与“兼容并包”: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: 蔡先生首次系统提出并践行“五育”教育方针,尤其强调美育(艺术教育)对陶冶情操、健全人格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思想自由,兼容并包: 担任北大校长期间,他广纳贤才,无论新旧、左右,只要学有专长、言之成理,均可讲学。这种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,使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高地。

3. 倡导学术独立与人格塑造: 他强调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,应“囊括大典,网罗众家”,力主教育应独立于政治和宗教。同时,他极其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,提出“砥砺德行”的要求。

4. 故居文物承载的历史记忆: 通过故居复原的书房、会客厅,以及陈列的书信、手稿、照片等文物,真切感受到蔡先生简朴的生活作风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
活动体会


 

1. 系统了解了蔡元培先生的生平、主要贡献,特别是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地位。

2. 深刻理解了“五育并举”(尤其是美育)和“思想自由,兼容并包”的内涵及其深远影响,启发了对当代教育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思考 被蔡元培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怀、勇于革新的胆识和博大的胸襟所深深感染,增强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自信。

3.传承文化根脉: 通过实地探访历史名人故居,使抽象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,有效促进了蔡元培精神的传播与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承。

4.激发思考与共鸣: 活动引发了同学们对教育本质、大学精神、个人修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与讨论,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。

5.服务社会教育: 作为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,为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贡献了力量,也间接服务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