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践人:孟佳薇
实践主题:
弘扬中医文化,践行夏季养生
实践地点:
环渚街道联合湖州市中医院
实践目的
1.协助讲座组织方做好观众引导工作,保障讲座有序开展,为听众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。
2.深入学习中医夏季养生的核心知识,包括饮食调理、作息安排、运动保健、情志调节等内容,提升自身健康素养。
3.记录讲座重点内容,结合自身实践经历,总结中医养生知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,为后续向身边人传播养生理念奠定基础。
4.通过实践,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、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。
实践过程
(一)前期准备:明确引导职责,熟悉讲座流程
1.提前1小时到达现场,协助布置签到台,摆放养生宣传手册、笔和笔记本等物品。
2.在礼堂入口引导观众扫码签到,为未提前报名的观众登记信息,避免现场秩序混乱。
3.引导观众按座位区域就座,优先安排有需要的老人坐在空调下同通风位置。
4.讲座开始前,向观众简要介绍讲座流程、注意事项(如手机调至静音、禁止随意走动等),并提醒有疑问可在互动环节举手提问。
(二)现场引导:贴心服务,解决老年群体实际需求
1. 签到引导:耐心协助,减少老人困扰
14:10起,老年观众陆续到场,多数老人由子女陪同,也有部分独居老人独自前来。对于独自来的老人,我主动上前搀扶,引导至签到台;遇到不会写字的老人,我会轻声询问信息,帮其登记;有老人担心找不到座位,我会提前告知“我等会儿带您过去,座位旁边就是卫生间,很方便”,缓解其焦虑。
2. 就座引导:兼顾安全与体验
引导就座时,我优先安排行动不便、拄拐杖或坐轮椅的老人到“老年优先座”,并帮他们调整座椅高度、放下扶手;遇到两位老人想坐在一起聊天,我会在不影响秩序的前提下,协调相邻座位;讲座开始前,我逐排提醒老人“手机调至静音,要是听不清可以举手,我们会请医师声音大一些”,同时告知“中途想上卫生间可以随时叫我,我扶您过去”。
3. 讲座中巡视:及时响应突发需求
讲座进行到15:00左右,后排一位老人举手示意,我立即上前询问,得知老人有些口渴,我快速取来温水,帮他拧开瓶盖;另有一位老人因礼堂空调有点凉,感到肩膀不适,我调整空调出风口,避免直吹。整个过程中,我尽量轻步走动,避免影响其他老人听课。
(三)聆听讲座:学习适配老年人的中医夏季养生要点
在完成引导工作的同时,我全程专注聆听讲座。主讲医师钱玉凡医师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,用通俗的语言、贴近生活的案例,讲解了适配老年人的夏季养生知识,核心内容可分为四类:1. 饮食调理:“温凉适度,健脾护胃”
老年人脾胃功能弱,夏季饮食需格外注意“不贪凉、不贪甜”。
推荐食材:医师重点推荐易消化、能祛湿的食材,如小米、南瓜、山药、冬瓜、绿豆(需煮至软烂),并建议每天喝1-2碗杂粮粥,补充营养又护胃;对于牙口不好的老人,可将冬瓜、山药煮成泥,或把绿豆打成豆浆。
严格禁忌:明确禁止老年人吃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(如冰西瓜、冰酸奶),建议放置至室温再食用;少吃高糖水果(如荔枝、芒果),避免血糖波动;控制盐和油的摄入,减少咸菜、油炸食品,预防高血压、高血脂。
实用提醒:有糖尿病的老人,夏季吃西瓜每次不超过100克,且要在两餐之间吃;有痛风的老人,避免喝啤酒、吃海鲜,可多吃玉米须煮水,帮助利尿排湿。
2. 作息与环境:“晚睡早起不熬夜,空调温度要适宜”
作息方面:考虑老年人睡眠浅,医师建议“晚上22:30前入睡,早上6:00-6:30起床”,比年轻人稍早,避免熬夜耗伤阳气;午间可休息30分钟,但不要睡太久,否则易导致夜间失眠,休息时最好盖薄毯,避免着凉。
环境方面:强调空调温度不低于26℃,出风口不要对着老人的头、肩、腿;每天上午10点前、下午4点后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;老人出汗后,不要立即吹空调或风扇,先用干毛巾擦汗,待身体降温后再通风,预防感冒。
3. 运动与防护:“温和运动,避免暴晒”
老年人夏季运动需“量力而行、安全第一”,医师不建议晨练过早(避免露水重、气温低引发关节不适),也不建议午后运动(防止中暑),推荐在早上7:00-8:00、傍晚6:00-7:00运动,选择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温和项目,每次运动20-30分钟即可,避免过度劳累。
运动后注意事项:不要立即喝水,休息5分钟后喝少量温水;不要用冷水擦身,以防血管收缩引发头晕;建议穿宽松、透气的棉质衣服,随身携带小风扇或清凉油,预防中暑。
4. 常见不适应对:“简单操作,及时处理”
针对老年人夏季易出现的不适,医师分享了简单易操作的中医方法:
中暑先兆(头晕、乏力、出汗多):立即转移至阴凉处,喝少量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(需遵医嘱,高血压老人慎用),用清凉油涂抹太阳穴。
空调肩疼、腿疼:每天用热毛巾热敷疼痛部位15分钟,配合按摩肩井穴(肩膀正中)、足三里穴(膝盖下3指),每次按摩1-2分钟,促进血液循环。
肠胃不适(腹泻、腹胀):喝生姜红枣茶(3片生姜+5颗红枣煮水),或用艾灸贴贴在肚脐周围(温度不宜过高),缓解脾胃虚寒。
(四)互动环节:聚焦老人关切,解答实际问题
讲座结束后,互动环节持续了30分钟(比原计划延长10分钟,因老人提问热情高)。老人们的问题多围绕自身长期健康状况,例如“我有风湿,夏季能吹空调吗?”“每天早上都口苦,该怎么调理?”“吃降压药的同时,能喝绿豆汤吗?”等,医师逐一耐心解答:
针对“风湿老人吹空调”:建议穿长袖衣服、盖薄被,空调温度调至28℃,并在室内放一盆水增加湿度,减少关节刺激;
针对“晨起口苦”:判断多为“肝胆湿热”,建议每天用少量菊花(3-5朵)泡水喝,晚餐少吃油腻食物;
针对“降压药与绿豆汤”:说明绿豆有轻微解药作用,建议喝绿豆汤与吃降压药间隔2小时以上,避免影响药效。
我在一旁记录时发现,老人们对“用药安全”“慢性病调理”的关注度最高,这些解答不仅解决了提问老人的困惑,也为我后续向家中长辈科普提供了专业依据。
实践心得
1.个人收获
知识层面:
深入理解了中医“天人相应”的整体观,夏季养生不仅是防暑,更是调节身心平衡。
学会了实用的养生技巧,如穴位按摩、食疗配方,已应用于日常生活中。
能力提升:
通过引导观众、解答疑问,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。
团队协作完成活动策划与执行,增强了组织能力。
2. 社会价值
纠正了居民对夏季养生的常见误区(如“多喝凉茶降火”),传播了科学的中医知识。
通过问卷调查发现,90%的参与者表示“收获很大”,愿意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。
3. 不足与改进
宣传覆盖面有限:部分上班族因时间冲突未能参与,今后可尝试线上直播形式。
互动形式可丰富:如增加体质检测仪器体验,让观众更直观了解自身健康状况。